乙醇,是酒中的主要成分。各种酒中乙醇含量可达六十七。乙醇在体内,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,放出七点一大卡/克的热量,可作为集体活动的能源;
乙醇对一切神经有麻醉作用,所以古人曾用酒作为手术麻醉药。但由于它引起的兴奋期太长,大量使用则导致延脑麻痹而度不够,所以今天已没有人用了。不过用酒精按神的情况,仍然存在。国外科学家还通过实验证明,对于控制精神紧张,就具有同安定剂相同的缓和作用;
发汗,被认为是一种感冒的妙方,而酒可以使人体温增高,引起发汗。《本草纲目》就有烧酒温饮治“阴毒”和用烧酒浸猪脂、蜜、香油、茶末治“寒痰咳嗽”等的记载。在欧美及日本民间,也有用酒治感冒的习惯。例如在欧洲,人们就常让患感冒的孩子用热葡萄酒;
用含乙醇量高的酒摩擦扭伤的部位或寒湿引起疼痛的关节,是我国民间普遍采用的方法。尤其是将酒点燃后蘸着摩擦更为理想。中暑的人和高烧病人,也可用高浓度的酒擦身,因为酒蒸发时,要吸收较多的热量;
含乙醇七十的水溶液,有很强的作用,就是医疗中用的酒精。低于六十或高于八十的功效都较低。但如果临时没有医疗用的酒精时,也可用含酒精五十以上的白酒急救处置;
乙醇还是一种良好的溶剂,能溶解许多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物质。所以人们常用酒精或酒来浸泡中、草药,炮制药酒和补酒。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,药酒或补酒服用后,大约一小时以内可以到达十二指肠,即使在胃里被分解和消化一部分,也不会全部被分解成无效物质,确有一些有效物在体内被吸收。我国炮制药酒和补酒,在世界上不仅历史悠久,经验丰富,品种繁多,而且功效卓著、独特,享有极高的信誉。